English Version

|资料库|招标|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公益理念 > 延伸阅读 >

活动报导:台湾社会企业愿景高峰论坛 (上)

文:陈玟成/图:安侯建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由财团法人中华民国证券柜台买卖中心和KPMG台湾所主办的台湾社会企业愿景高峰论坛,在10月30日展开序幕,邀请参与来宾讨论社会企业面临的障碍与挑战。

(图:讲者合影)

    KPMG台湾所执行长于纪隆先生一开始就开宗明义表示,社会企业在国内正萌芽起步,而整个生态圈的建立还有很多路要走。透过了解社会企业面临的障碍与挑战,可以协助生态圈明确有效被建立起来。

    第一场是以社会企业家观点出发的讨论,邀请目前创业中的社企家分享目前经营上的困难与挑战。胜利身心障碍潜能发展中心主任张英树先生提到胜利在经营上不但要服务外部的客户,还需要满足内部的客户(员工),提供他们最合适的工作职种,发挥每个人的价值。面对多角化的产品服务经营,胜利也必须持续保有创新的动能,培养组织人才,调整改造组织内部,如此才能接受市场的挑战。

    以立国际服务创办人陈圣凯先生回想自己在创业初期受到许多质疑,被挑战海外志工服务的模式是否能够带来获利。最后因为拥有坚强的信念和专业经理人加入核心团队,让公司得以持续成长发展。

    如何说服市场相信身心障碍者带来的消费产值,是多扶接送创办人许佐夫先生心中首要的挑战。一般大众认为身心障碍者人口少,不看好潜在市场,但是实际上身心障碍者的消费额度是一般人的三倍,因为他们通常都是和家人朋友一同出游。这样的偏见也造成多扶在募集资金以及观念沟通上的挑战。他特别提到目前法令对于社会企业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即使自己认为在从事公益事业,却仍受到外界质疑经营正当性,难以获取大众的信任。

    协助日光小林社区重建梅子产业的2021社会企业公司董事长简添旭先生,谈到自己从商业跨界到社会企业,发现当前问题是NPO营运模式根深蒂固,强调社会目的却忽略企业的经营本质。无论是产品行销、营运模式、营运规模都需要透过创新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他也提起目前法规限制营运规模,因为盈余不分配要加征10%的赋税,影响内部规模化和外部企业投资的意愿;另一部分NPO应该要开放投资社会企业,让组织内资金更有效利用,非得将预算全部消耗。

    第二场以社会企业培力者和募资者为主,提出当前社会企业生态圈面临的挑战。

    中华民国社会事业发展协会秘书长陈淑兰女士阐述对于社会企业期待是高标准,要发挥比现有企业或NPO更大的效能来解决社会问题,否则就维持现况就好。要成功经营社会企业必须运用多重跨界的专业能力,以及拥有核心技术和资源,比起其他形态的组织更难营运。她也提到实务上社会企业反而容易承袭企业和NPO的缺点,包括缺乏责信和组织效率不足。

    将扶植社会企业家融入创业家培育计划的AAMA台北摇篮计划执行长陈素兰女士,谈到底下扶植的社企相较于一般企业,难获得创投者的青睐,表示资金环境对于社会企业仍不够友善。目前大众对于社会企业概念和认知上的不足,以及政府和NPO的竞争,也彰显社企经营上的困难。

    打造群众募资平台Flying V创办人林弘全先生,定位群众募资是提供社会企业财务协助的工具。他指出很多人把自己的专案放在平台上,不但能够获得第一桶金来执行计划,更可以藉此了解专案的市场接受度,进而调整修改自己的产品服务。现在年轻人可能有想法但是不敢行动,群众募资平台提供一个相对失败成本低的实践机会,鼓舞更多年轻人参与改变问题。

    长期担任社会企业专业志工的吴惠兰会计师,归纳过去实务经验,发现社会企业发展的限制在于外在法令环境和创业团队初期经营不善。公司法第一条明示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就和社会企业的公益目标有所冲突,对长期发展而言无法保障创业初衷。保留盈余于公益需加征营所税10%,以及捐赠非营利组织才能减少综所税的税赋环境,对于民间资金进入社会企业是一大障碍。她认为透过推动公益公司法案,能帮助建构有利社会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 返回 ]


首页|站点地图|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技术支持: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