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资料库|招标|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公益理念 > 延伸阅读 >

社会影响力投资的下一个致胜点

 编译:孟圆婷

    编按:社会影响力投资界在2012年经历了一连串的变动,其中以E+Co的重整最受关注。本文作者Bob Wester为Grassroots Business Fund首席营运长,在NextBillion以What's Next for Impact Investing为题进行系列报导,教导基金经理人与相关业者如何建构商业模式,同时达到财务利润与社会影响力极大化。


    社会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ment)已经在世界各地引起风潮,在2011年,摩根大通(J.P. Morgan)研究中指出,整体投资金额已经超过40亿美元,且预测潜在的获利空间约在1830亿至6670亿美元之间(注一)。

    社会影响力投资模式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债权、融资等金融工具提供资金给解决各项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投资人提供资金协助,而社会企业专注于解决社会问题。虽然不同社会企业预期的社会投资报酬率有所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将能同时产生财务收益和社会价值。

(图片来源

    然而,社会影响力投资的发展过程中充满了许多挑战。举例来说,成立于1994年的E+Co致力于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再生能源、环境卫生等领域, 在近期推动组织重整。其中原因涉及社会影响力投资界都需面对的难题,包含:审慎从事成本效益评估,确保债款偿还,并找出适合的退场时机。

    E+Co协助了全球7800万人使用干净能源,抑制4800万吨的碳排放。但E+Co无力追回债款,以致影响到自身的正常营运。尽管像E+Co背负社会使命的组织,最终仍需向其投资人负责。在移转公司大部分的投资案(portfolio)至私募股权公司(private equity firms)之后,E+Co设立私人投资基金管理其余的投资案,这项策略对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未来相当有利。

    以Grassroots Business Fund(GBF)为例,它资助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企业,为金字塔底端民众创造正面的社会影响力。从中发现正规的基金结构透过相关法规与执行办法可以加强财务透明度和纪律,并向外部投资人等利害关系人负责。

    社会影响力投资仰赖事前的风险控管,以确保所投资企业之商业模式可行性及财务上永续经营,除此之外,还必须符合解决社会问题的企业使命,如此才能创造永续的社会影响力。

    因此,为了达到以上所提之目标,将须依赖正规的基金结构,而不是一般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的架构。这是由于NGO的结构常缺乏:一、私募资金备忘录(private placement memorandums)、有限合夥协议(limited partnership agreement)说明期望的收益与风险评估等项目;    二、治理架构能直接监督其投资报酬率。

    有鉴于此,ANDE(Aspen Network of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致力协助开发中国家中小企业的成长)与美国国际开发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已发起一项产业计划,重编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财务报表,使NGO架构能更佳反映实际投资绩效。如此一来,将能协助投资人比较各种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的投资绩效,进而提升NGO投资计划的严谨度。

     GBF也在近期导入混合模式,包括:一、正规投资基金架构加上机构投资人和天使投资人要求的财务透明度、严谨度及绩效表现;二、社会价值取向为基金经理人决定投资及对其投资企业提供谘询服务的依据。

     从事社会影响力投资并非易事,即使有最佳的基金结构也无法保证达到营运目标;纵使采用正规基金运作模式或GBF的混合模式,仍不能确保E+Co能够免于组织变革的命运。但正规的基金运作结构,有机会同时提高财务收益与社会价值,并导向永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将能扩大社会影响力投资规模,以及实现对社会的许诺。

     注一:摩根大通在2013年的报告中指出,市场预计今年社会影响力投资金额达美金90亿,较去年多10亿美金。


    资料来源

    Next billion:What's Next for Impact Investing?


[ 返回 ]


首页|站点地图|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技术支持: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