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资料库|招标|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公益理念 > 延伸阅读 >

设计思维驱动社会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车明阳 
 

    核心提示: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从用户的根本需求出发,并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用户的需求、环境条件和限制因素给予充分考虑,以创造出更优化的状态。

\

    当前,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一些商业和公益组织正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可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之中。然而,很多社会创新者“乘兴而来”,其设计的项目却难以解决实际问题,最终不得不“败兴而归”。

    1997年,为了解决非洲一些地区居民的缺水问题,南非广告人Trevor Field 成立一家公司生产一种将水泵和旋转木马结合起来的抽水装置游戏水泵(Play Pump),用来替代传统的压缩式水泵。游戏水泵可以在孩子们玩耍转轮时,将水从地下抽取出来。

    该项目因这一巧妙的设计而备受好评,并在2006年的“克林顿全球倡议”年会上获得1640万美元捐赠,之后迅速在南非、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家推广。

    然而,不久之后,安装游戏水泵的很多地区却纷纷呼吁换回传统水泵。原来,传统水泵抽满一桶水需28秒,而游戏水泵却要3分零7秒,这意味着,满足一个社区一天的饮水需求,孩子要“玩”27个小时,水的充足性显然不能得到保障。而且,由于游戏水泵的构造过于复杂,设备损坏时也难以得到及时维修,不能确保供水的及时性。

    像这样看似不乏创新而实际上并不适用的项目,在社会创新领域并不少见。很多项目忽视服务对象的根本需求,将精力倾注于产品或服务的外观、技术等细节,最终舍本逐末。之所以会如此,笔者以为,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设计思维的缺失。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从用户的根本需求出发,并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对用户的需求、环境条件和限制因素给予充分考虑,以创造出更优化的状态。以人为本的设计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前,手工艺人通过本地作坊以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形式提供产品,由于产品大多在临近社区出售,生产者与消费者分享相似的外部环境,并且可以通过紧密的社区关系对消费者进行深入了解,提供满足需求的定制化产品。而工业革命带动大规模生产,产品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开始逐渐疏离消费者,甚至对他们一无所知。面对广阔的市场,生产者逐渐将以人为本的思维转化成以技术和生产为中心的思维,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

    设计一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服装设计、装潢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等,其实设计的范畴广阔无边。第1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上世纪最具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赫伯特·西蒙将设计定义为优化现有情况的过程。而与自然科学追求“是什么”和“必然性”形成区分,设计关注的是“可能成为什么”和“偶然性”。赫伯特认为这一创造性过程需要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赫伯特将其称为“设计思维”。

    抓住服务对象的需求是设计思维的起点,要做好这一点也许并不困难,它更多需要的是态度的转变和换位思考。为了帮助医院提升病人体验,IDEO的设计师曾经扮演成病人对问诊的过程进行了全程记录,最后给医院播放了一段6个小时的影片,其中只有一个内容 ——白白的天花板。这是设计师躺在病床上接受检查的全过程所见,这个6小时的影片让医院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病人的感受。

    当然,对服务对象需求的挖掘还不是全部,如何将这些洞察转化成技术上可行、模式上可持续的设计是才是目标。斯坦福设计学院 (d.school) 将设计思维切割成观察理解、分析总结、头脑风暴、原型设计、测试五个环节,让设计思维的过程更加可控。在观察理解环节,设计师通过观察、深入访谈、切身体验等方式对设计对象进行全方面的深入了解;然后通过分析总结发现,确定关键问题和设计机会点;通过头脑风暴环节,发散思维大胆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在原型设计环节,将筛选的想法可视化,以模型测试想法的可行性;最后,测试环节将所有元素整合,进行仿真模拟。

    设计思维的成功应用

    在如今的很多社会创新项目中,设计者与服务对象往往身处不同的环境,对服务对象的需求、所处环境、限制因素等缺乏深刻的理解,极易造成因个人的主观判断和一腔热情而导致产品或服务无法“接地气”。

    自本世纪初以来,在斯坦福大学、IDEO 及其非营利机构IDEO.org、全球知名影响力投资机构聪明人基金会 (Acumen Fund)等各方组织的大力推动之下,设计思维在社会创新领域被逐渐推广,带领社会创新者跳出思维框架,以更加系统化的创新方法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紧迫的社会问题。达能为南非贫困儿童设计酸奶饮品就是一个好的案例。

    据联合国统计,每年有将近300万儿童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2003年,达能南非公司开始开发针对贫困儿童的酸奶。与大部分商业机构将廉价产品倾销到贫困地区的分销渠道不同,达能希望通过提供符合南非儿童口味和营养需求、易于贮存、方便购买的酸奶产品,解决南非儿童营养不良问题。

    达能对当地儿童营养需求、生活环境、购买习惯等进行了全方位研究。首先,通过产品研发攻坚,克服了营养元素铁氧化和锌苦涩味道的问题。由于目标客户没有冰箱,达能大胆摒弃制作冷藏酸奶的惯常,创新研发常温贮存酸奶。同时,为了方便儿童购买,达能通过精细的分量调整将产品定价为1兰特(约相当于0.6元人民币),并且打破商店销售的常规,培训本地经销商以街边摊的形式进行销售。达能以人为本的设计方式大获成功,成为大公司在低端市场发展的样板。

    企业的社会创新者角色

    近几年,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实践自身的公民责任。很多大企业正逐渐提升在社会责任项目中的参与度,甚至走到了社会创新的前沿。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心理永远不能导向社会创新项目的成功,项目设计者应该怀着适应、倾听、学习的心态,了解服务对象的根本需求,谙熟他们所处环境因素和限制条件,以强烈的同理心,设计出真正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产品、服务和模式。

    在不断升温的社会创新热潮中,企业绝不仅仅是旁观者和出资人。社会问题的滋长也催生了新的“市场”,而企业应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禀赋,让社会创新项目与自身的商业内核形成协同。社会创新项目的成功对企业以人为本的设计视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企业学会与服务对象紧密相连,通过创新和突破,创造企业、社会、消费者多赢格局。当创新时代的号角吹响,这一技能将对企业的整体发展裨益无穷。

    (作者是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香港社会创新孵化器YES Network的创始人)


[ 返回 ]


首页|站点地图|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技术支持: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