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资料库|招标|招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

    2004 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1 年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文化类型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国。随着全球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社会环境日益恶化,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流失濒临消亡,另一方面,边远民族农村地区普遍生活质量低下,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仍然十分严重。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发展中,忽视原有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抛弃自我传统,盲目接受城市生活方式,使原有传统文化特色大量消亡。一些地方盲目推进表面化的新农村建设,忽视新农村的内在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同时,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提升及研发力度不够,方法不多、营销缺乏,社会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水平,传统工艺生存空间日益萎缩。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扶贫和发展,以及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服务如何在经济、社会、文化与环境多方面齐头并进、综合发展,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公民与政府、公益机构共同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友成基金会于2010 开始实施手工益项目,进行文化保护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性扶贫实验。2012 年,手工益项目升级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后简称非遗基金)。友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是中国唯一一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与“社区扶贫和发展”两个重要公共议题相结合的公益基金。

    我们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和传承的基础上,探索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支点的社区综合发展与城乡互助;通过长年持续的扶持推动文化传承与社区发展领域的人才培养,资助相关领域的学术及政策研究以促进实践经验的传播和知识的分享。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的目标是:

    ● 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从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入手,发展以西部和农村地区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区域经济。

    ●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伸产品和活动为引导,带动外出务工人员回归乡土从事地方发展,支持新农村的建设 。

    ● 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大众、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弘扬和传承手工业的人文价值,提升民族、边远、贫困地区人民的精神与物质兼顾的生活质量。

    项目模块:

    政策研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和试点工作,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信息作为该类相关政策规范及标准制订参考。

    平台搭建:开展国内及国际的跨界合作与交流,为多方提供参与文化传承事业的渠道和平台。

    资助参与:通过对相关研究、实践项目、活动及机构的资助和扶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促进城乡社区综合生态文化环境重建、改善及可持续发展。

    传播倡导:支持优秀文化的纪录、展示、出版、奖励等面向公众的传播教育工作,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本基金)是一个独立的公益慈善基金,我们深信文化传承的核心是超越物质和形式的精神价值延续,而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智慧与精神,是当代社会的创新与综合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动力。本基金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和传承、扶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支点的社区综合发展和城乡互助的探索,推动教育、传播和艺术创意领域中立足于文化传承的人才培养,并资助相关领域的学术及政策研究。

    友成的文化扶贫项目是在探索新的道路,能够做到三个结合:即遗产保护和扶贫解困相结合、完善外在的保护环境和培养内在的生存活力相结合、商业利益和文化繁荣相结合。我们要能够认识到这个项目的生命力,这是生活本身的潜力和生命的潜力,要信任这里面的文化,来呵护它的生产力,让它能够适应在新时代下的生存环境,能够有所发展。我们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的内涵,真正尊重、欣赏那些文化,体现出民盟前任主席费孝通讲的,能够达到一个各美其美,还能够进一步做到美人之美,再做到美美与共,在美美与共中间,依然能够保存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的和谐格局。

    社会管理体制应该是党统筹全局、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公众广泛的参与和介入。这个项目是在友成的新公益系统理念指导下的,比如说跨界参与、精神扶贫等等,在推进我们国家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上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个项目不但社会组织自己参与,而且能够整合、带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形成一个合力。其核心价值不只是它的社会企业的推动模式,对我们国家社会管理大的格局的形成也会有很好的作用。

——民盟中央副主席 李重庵

    在众多的非遗保护方式中,“生产性方式的保护”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它是特别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部分具有生产性质的项目特点提出来的一种保护方式,主要针对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部分传统美术类的非遗项目的保护。

    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强调创意和创造、注重文化产品”的理念不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个领域里,重点强调保护方式,更加关注生产过程,关注蕴含和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技艺和文化内涵的环节,就是手工生产实践这一环节,因为只有在真正的生产实践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流程、核心技艺才能实现保护、传承和弘扬。它的前提是生产性方式的保护,而不是生产性方式的开发。

    在面对非遗项目的开发上,我们要保持理性的思维,对这种伟大而优秀的遗产要有敬畏之心,在项目开发和利用上需要有所节制,要把握好尺度,适度的开发利用。不能把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文化的项目粗野地开发,这是非遗保护工作的紧迫任务。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 马盛德

    文化的传承是社会可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诚挚邀请您加入我们,共同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

 

    支持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人:丘晴晴

    电话 Tel :(86 10)84861231 传真 Fax :(86)8486-1213

    电邮 Email : q@youcheng.org 或 feiyijijin@youcheng.org

    官方微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




首页|站点地图|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技术支持: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