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资料库|招标|招聘|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友成新闻 > 新闻 >

2013年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项目管理培训会在京召开

   
 
    10月28-30日,来自河北滦平、内蒙古呼和浩特、广西南宁等“友成志愿者驿站”的30余名志愿者相聚北京,参加友成2013年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项目管理培训。28、29日,友成基金会邀请到了来自惠普公司、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组织的资深项目管理专家对志愿者们进行了公益服务项目流程梳理、过程控制、评估等管理技能及工具的培训。30日,各地志愿者进行了分享交流活动并参观了友成北京普润园驿站。

    一个旨在“授人以渔”的资源整合平台

    “友成志愿者驿站”是“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的重要创新设计之一,是建立在贫困地区、由专职志愿者和流动志愿者自我管理和运行的服务站,驿站既是全国扶贫信息的基层数据来源,也是向贫困地区、贫困人群进行理念倡导的窗口。

    “友成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依托“志愿者驿站”,组织城市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才,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到贫困地区,通过社会资本的投入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一方面,要为提高当地贫困人群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条件和机会;另一方面,要为政府和民间公益组织实施的各种扶贫项目搭建沟通平台,对其所开展的扶贫项目提供服务与帮助。

    在“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中”, “志愿者”是整个行动的主体。通过志愿者的有效行动,解决了传统扶贫中见物不见人的问题,实现授人以渔和爱心传递,实现了施与受双向群体的受益,并把单纯的输入式扶贫转化为促进内生性的可持续能力的培育。

友成基金会志愿者支持中心主任韩靖在培训开幕致辞时也与大家分享了志愿者行动计划的最新进展:“2013年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主要有:在政府层面首次    得到国家财政对扶贫志愿者的支持,未来得到政府支持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扩大。志愿者驿站在与企业合作、募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群引领社会创新的基层实践者

    参加此次分享交流会的志愿者来自各个不同驿站,他们大多扎根经济条件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其所在的驿站作为驿站中的领跑者探索出了许多值得推广的创新扶贫模式。

    “其实我们的工作就像焊工,把社会的各种力量、各种资源衔接在一起”,来自呼和浩特市驿站的关晓曼老师说。呼和浩特市驿站作为最早一批成立志愿者驿站,目前已构建出较为完整的组织和扶贫项目体系。呼和浩特市驿站下设有  县级驿站,扶贫内容覆盖教育、医疗、金融、社区建设等方面。

    在构建与政府合作模式方面,呼和浩特驿站取得了宝贵经验,也有其独到的见解:“社会组织要学会抓政府扶贫工作中的短板,与政府建立一种新型的互补关系,才能实现合作双赢”,在这一认识下,呼和浩特市驿站积极利用志愿者队伍中的退休老干部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驿站各项工作得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拿“常青义教”项目 来说,今年就争取到了50万的政府支持资金。

    作为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的核心,呼和浩特市志愿者驿站根植于地方,通过发动志愿者人力资源带动其他的资源整合,为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提供支持和服务,并成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文化信息交流平台,和连接外部市场与贫困地区的物流渠道,可以说真正打通了公益渠道的“最后一公里”。

    成立于2009年的友成滦平驿站也为所在贫困社区开展了多元化服务,先后重点经历了信息化扶贫、医疗扶贫、乡村建设员和常青义教四个项目阶段。其中信息化扶贫是将北京中兴互联提供的网络信息机安装在边远闭塞山村,能让村民及时掌握农业信息,市场动态与行情,以便节约成本,促进增收。而医疗扶贫项目实施3年来,通过发放医疗扶贫手册,下乡义诊,开通网上就诊会诊通道,免费接诊等环节缓解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平均使2000户每户减轻医疗负担530元。“歌总是以美好的旋律给人以快乐,我们有理由相信友成人奏出的新公益之歌,将永远在大地上回荡!”滦平志愿者驿站站长金连忠说。

    来自南宁驿站的谢圆圆是位退休老师,现在已年过花甲,是南宁志愿者驿站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他们的驿站主要致力于“常青义教”项目的推进,既组织富有经验的城市退休教师到贫困地区学校支教,进行师资培养的造血式扶贫。驿站现已动员了180多名临时志愿者参与支教行动,帮助巴马县、田东县等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实现了许许多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数学竞赛、第一次生理卫生课、第一次运动会……在给巴马县甲篆乡中学学生开完第一次心里健康教育课后,一位女孩上课第二天找到谢老师说:“老师,你看我今天精神好不好?我就是按照您交给我的方法,抬头、挺胸、昂首阔步地走……”。常青义教项目不仅给被帮扶学校师生送去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也给参与帮扶的退休教师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快乐支教,快乐自己,我们志愿者老师越活越年轻”,谢老师告诉大家,这便是支教教师们经常说的话。这也正印证了公益界的那句老话:在中国,不缺乏有公益理想的人,缺乏的是实现公益理想的渠道。而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正是为有公益理想的人搭建了实现公益理想的渠道。

    一项以社会创新为核心的公益探索

    友成基金会将自己定位为“平台支持型基金会”,同时也是链接政府和民间公益的“枢纽型基金会”。同时,通过“研发、实验、资助、合作和倡导”五大战略性支持平台,系统地推动“社会创新”。

    友成基金会认为,社会创新的本质就是通过资源要素的重组和有效配置,来提高社会领域的投入产出比,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友成基金会通过倡导以社会创新为核心的新公益,旨在突破简单捐钱捐物的传统模式,通过跨界合作、资源整合以及能力建设,提升公益项目运营效率,实现爱心传递,让捐赠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追求的是机会平等和社会福祉的可持续提升。

    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启动五年多来,友成基金会利用自有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大量精力,进行了“志愿者驿站”模式研发,累计建设驿站50余个,组织和招募长期、短期及专业志愿者15000多人,为贫困地区提供了超过7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推动执行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卫生及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社区发展等领域项目。

    试点过程中,友成相继探索出了“绵竹模式”、“建始模式”、“滦平模式”、“阿坝模式”、“南宁模式”、“呼市模式”、“盈江模式”、“巫溪模式”等扶贫开发志愿服务的模式。正在探索的还有“海南模式”、“上饶模式”、“宜信模式”等。
这些模式的建立及相关项目的执行,既帮助了当地的扶贫和发展事业、又很好的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佳表达渠道。同时,对于志愿者精神的弘扬,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探索了社会扶贫的创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引导与配置”和“运营模式”上的创新,由政府单一主导的模式转变为政府、企业、学术与社会组织的跨界协同,由财务资本的单维度投入转变为社会资本与各种闲置资本的多维度投入,代表了社会扶贫的未来发展趋势。
 
(完)



首页|站点地图|友情链接|联系我们|版权声明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隐私保护

技术支持:益云